Manufacturers

Masahisa Fukase深瀬昌久 Kosuga Slmon Baker

New product

5 Items

Warning: Last items in stock!

HK$ 980

Add to wishlist

More info

From darkly fascinating photographs of ravens to humorous self-portraits, Fukase created images of enormous emotional power

Among the most radical and original photographers of his generation, Masahisa Fukase was famous for The Solitude of Ravens (1991), in which these birds of doom, in flocks or alone, blacken the pages of the book in inky, somber, calligraphic clusters; in 2010 it was voted the best photobook of the past 25 years by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 Fukase also has a lesser-known corpus of collages, self-portraits, photographs reworked as sketches, black-and-white prints, Polaroids and more. This book brings together all of his work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ts editors, Simon Baker, director of the 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 Paris, and Tomo Kosuga, director of the Masahisa Fukase Archives, Tokyo, have assembled 26 series from Fukase's oeuvre, including Memories of Father; The Solitude of Ravens; his portraits of cats; his famous self-portraits taken in a bathtub with a waterproof camera; and many previously unpublished works. Fukase tried his hand at everything, and this essential volume, at more than 400 pages, at last reveals the full breadth of his imagination in an English-language publication.

日本攝影師深瀨昌久的影像中,多方探求著以「私密」和「遊戲」為視角的表達,將鏡頭對準自己和周遭景物,極端地呈現出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的雙重狀態。由日本出版社赤赤舍所出版的《MASAHISA FUKASE》,以416頁篇幅作為其四十年攝影人生的集大成;不僅收錄最具開創性的代表作《鴉》,也涵蓋1960至1992年間的重要系列作品、出版物與文件,展現創作全貌,同時一一追溯現今仍存活於深瀨意識中的困頓與糾結。

懾人的陰雲之下,漫空飛舞的鴉群與少女狂放的髮,混雜著全熄的黑暗席捲而來,卻點燃深瀨的目光。每一個漆黑形影漸漸地化成生命痛楚而靜謐的姿態,直朝心靈衝撞而來,如此地被那樣蒼勁的力道所震懾,無以迴避。《鴉》成為其著名的灰暗傑作,但除此之外的豐富影像資料卻鮮為人知。1992年一次悲劇性的意外事故,自此終止他的攝影生涯,畢生創作也隨之封存25年之久。直至2012年逝世,私密檔案才逐漸被揭開,包含許多從未公開發表過的作品,充滿令人驚嘆的攝影表現。

此書《MASAHISA FUKASE》是首部按時序編排的生平總彙,並收錄過去於雜誌遺留的攝影後記和筆記,二十六個章節如碎片般拼湊出他的創作意圖與背景,彷彿是一條通向其內心深處的小徑,最終得以一探他偏執地凝視相機彼端的畫面。

1934年出生於北海道中川郡美深町,一戶以寫真館為業的家庭,自幼在影像世界中被養育成人。在被賦予繼承寫真館的期待下,隻身上京進入日本大學攻讀攝影,卻從此心迷於大都會所散發的魅惑氣息。大學畢業後,於東京的廣告公司——第一廣告社擔任攝影師,成為生涯重要的分歧點;老家的寫真館由弟弟繼承,深瀨則選擇作為一位飄蕩無根的攝影師而非攝影技師。

翻看其早期創作〈豚を殺せ〉 (1961),便能領會在深瀨體內所埋藏著極度陰鬱的氣息:走進污血淋漓的屠宰場,難以直視死亡讓人心驚,畫面中央閃著光的鈍刀、滿佈鮮血的手,極端地透露出其內心面對生存的殘酷感受。

而與繆斯女神——鱷部洋子的相遇和相戀,可說是深瀨命運的重大分水嶺。婚姻中近乎病態的迷戀和重重衝突給予他源源不斷的創作能量,1971年,這些以洋子為核心的影像,加上當時所瀰漫嬉皮與毒品文化、高速經濟增長下的迷醉風氣,構成了深瀨的首部攝影集《遊戲》。 該書編輯山岸章二曾以「私小說」一詞評及,「深瀨創作的動機是愛、是挫折,是想要確證自己在拍攝照片。 這動機讓他把鏡頭對準自己與內心。」

私生活和攝影慾望之間的抗衡,終究無可挽回地產生了裂痕。洋子曾經如此形容:「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令人窒息的沉悶,時而穿插著暴力與近乎自殺式的光芒,帶著蠢蠢欲動的興奮。」1976年,兩人離婚,摯愛的離開迫使深瀨急速下墜,陷入無盡的渾噩之中。一趟返回故鄉北海道的失意逃離,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對鴉雀的追逐。或棲居枯枝、或鼓起雙翼遮天、或在闇夜中目光如炬,彷彿從這些黝黑身影之上,看見了在癲狂邊緣逡巡的自己。

一系列作品最早以〈烏〉為標題於《相機每日》雜誌連載,從1976年起至1982年共發表八回。而後發行的〈烏・夢遊飛行〉(1980),則以彩色蒙太奇和多重曝光手法,將自己的臉部和指紋與烏鴉形影相疊合,放任自我完全投射進晝散夜伏的烏鳥中,再也無法與之剝離。

「那些渡鴉,牠們本身已經不是重點。 我自己是其中一隻。」

最令深瀨昌久感興趣的題材無疑是他自己。不論是拍攝烏鴉或洋子,皆是通過他人與外物的反射,探究自我內心。若說深瀨作品裡只見寂寥倒影,愛貓「サスケ」(Sasuke) 的照片則是他無盡生命力的表現。在他鏡頭下的貓絕非普遍的可愛印象,鬼魅、張狂、天真而奔放,影像中暗藏的不是其他,正是深瀨靈魂的模樣;在貓咪的照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認為滿分的自畫像。

1990年代以降,深瀨開始追求自拍的手法,當中以不同的裝扮、眼神以及特異的拍攝角度,筆直面向自己這個逃無可逃的被攝體。〈ヒビ〉(日日、裂縫之意)記錄了街道上龜裂的路面指標,手工放相後親自地著色,最後蓋上手印;〈ブクブク〉(冒泡聲響)使用防水相機拍下自己在浴缸裡的各種動作和表情,讓人輕易地感染上他幽默自嘲卻憂鬱的氣息。

1992年的個展〈私景92'〉,在全黑的牆上毫無間隙地貼滿450幅作品。雖然分為〈私景〉、〈ヒビ〉、〈ベロベロ〉、〈ブクブク〉四個系列,但大部份的作品都是以深瀨為被攝體。從此可見深瀨「歩く目」的攝影意圖,即「眼睛感受到的瞬間便按下快門」。深瀨從不使用定時器或是快門線,而是用自己的身體按下快門,這就是他的〈私景〉。

〈私景92'〉舉辦的四個月後,深瀨昌久因為酒醉而從歌舞伎町黃金街的酒吧樓梯上摔落,腦部嚴重受創,意識自此於模糊中徘徊,最終2012年6月辭世。終其一生,攝影作為他生命狀態的核心從無間斷,由強烈的內在慾望朝外吞噬,直至生活步入毀滅。

在昏迷前的最後幾年,深瀨將黑白照片印出,並在每一張影像上以鮮明顏料作畫。有些關於鴉,有些僅僅是滿佈紙面的螺旋線條。最後他將這些圖像與自拍照加以融合,之中按耐不住的湧動正如同他在生涯中所承受的悲痛與狂喜,以藝術之名,牢牢貫徹於生命的長軸。

《MASAHISA FUKASE》目次

  1. 北海道
  2. 東京 1952-1954
  3. 豚を殺せ
  4. カラー・アプローチ
  5. 松原団地と新宿
  6. 遊戯-A PLAY-
  7. 家族・I
  8. 組立暗箱を担いで
  9. 烏1976
  10. サスケ
  11. 鴉1979
  12. 烏・夢遊飛行
  13. 烏・東京篇
  14. 歩く眼・I
  15. 歩く眼・II
  16. 遊戯-A GAME-
  17. 総天然色的街景
  18. 烏景
  19. 家族・II
  20. 父の記憶
  21. 私景
  22. ヒビ
  23. ベロベロ
  24. ブクブク
  25. 烏1992
  26. オートマティズム

30 other products in the same category: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product also bought: